钵施然播种机,为农作添砖加瓦
在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能够集成多项功能、一次性完成作业的农机具,无疑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钵施然推出的2BFX-20/25/28系列悬挂施肥播种机,正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客观参数和设计特点出发,对这款产品进行一次深入剖析。
在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能够集成多项功能、一次性完成作业的农机具,无疑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钵施然推出的2BFX-20/25/28系列悬挂施肥播种机,正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客观参数和设计特点出发,对这款产品进行一次深入剖析。
很多人在用, talvez都觉得无所谓,觉得土里反正有,啥大不了,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日前,在淮阳区安岭镇徐寨村的麦田里,多台旋耕机不停作业,“种肥同播一体机”在旋耕后的土地上来回穿梭,及时播种小麦。新型麦播机械不仅让地面更加平整,还同步实现了镇压效果。
前些天,邻居老张在田间发愁,愁得直摇头:“今年雨水多,播种晚了半个月,小麦肯定减产。”我安慰他说:“别急,晚播小麦只要管理得当,照样能收好。”老张不太信,还是觉得晚播肯定减产。
秦市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倩表示,未来将重点围绕 “促弱转壮、防灾减损、精准防控” 这三个核心,全力抓好接下来的田间管理,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旺苗、壮苗、弱苗”等不同苗情进行分类指导,落实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冬前施肥应坚持 “测土配方、以肥补晚” 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优化养分配比。底肥需突出 “稳氮增磷补钾”,优先选用缓控释型配方肥,同时针对土壤问题使用改土消茬120,配合复合肥一起使用,减少小麦死棵风险,实现养分缓慢释放与小麦冬前生长需求精准匹配,避免后期
秋涝不用慌!晚播小麦照样能高产,今年这天气真是邪乎!秋雨一场接一场,咱地里的小麦愣是没法按时种。不少老乡急得直跺脚:"这麦子晚播了,明年还能有收成吗?"您别犯愁!老辈人常说"麦喜隔年墒",今年这底墒足得很,只要咱把技术做到位,晚播小麦照样能拿高产。记住这句顺口
入秋以来,我市降雨量偏多,土壤湿度过大,大蒜播期普遍推迟。为降低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大蒜稳产提质,现转发这份《当前大蒜生产管理技术指南》,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管理措施,全方位提升大蒜生产管理水平,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推动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秋收,河北的张大爷又成了村里的焦点——他家的棉花亩产比邻居高出300斤,小麦穗子比别人的粗一圈。不少人偷偷去他地里瞅,肥料袋子上明明印着"尿素"两个大字,跟自家买的没啥两样。"都是一样的化肥,凭啥老张的地就肯长?"邻居李大哥蹲在地头直挠头。
近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多地农田土壤湿度过大,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抗湿播种不是简单的赶时间,而是需要科学调整播种策略,掌握“宁可晚播、不能湿播”的原则。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应采取差异化技术措施,重点围绕“排水散墒、适墒整地、品种选择、播量调整、播种深度控
上周河南突降暴雨,张大哥站在自家玉米地边直跺脚——刚撒的300斤尿素全被雨水冲了个干净!"这化肥咋跟纸片似的不经泡?"他蹲在地头扒拉着湿土,里面还能看到没融化的白色颗粒。其实这事儿真不能怪老天爷,农技站王站长看过现场后直摇头:"你这撒肥方法,不下雨也得浪费一半
10月25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对禹城市房寺镇30亩夏大豆新品种“德豆10号”高产示范田开展实打测产验收。由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大健教授担任组长的专家组现场实测,该品种实际平均亩产达306.62公斤,在复杂气候条件下展现出优异的高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晚播小麦抗湿保苗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结合2025年黄淮海、华北、西北等主要麦区因持续降雨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普遍推迟10-20天,部分地区20-30天)的实际情况,对晚播小麦底肥的氮磷钾配比、用量、施用原则及综合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的肥料,别人家用着效果特别好,你家用了却没啥效果?花了钱、费了劲,庄稼就是不长?
硝酸铵,也是种地常见的氮肥。但是在我国种地使用氮肥的总产量相比其它要低一些,占比大约在2%左右。它属于硝态氮肥,使用方向旱地效果最佳。还有一些特定作物,用该氮肥好于其它肥料。另外硝酸铵易结块,但不能用铁锤敲,有爆炸的风险。
水浇地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核心种植区域,其水肥条件的协同调控直接决定小麦产量与品质。平衡施肥技术基于土壤肥力状况、小麦生育期需肥规律及水肥耦合效应,通过精准配比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实现“按需供给、高效利用、增产提质、生态环保”的综合目标。相较于旱地小麦,水浇地
在小麦生产中,因茬口衔接紧张、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的播种延迟,易造成小麦冬前积温不足、苗情偏弱,直接影响分蘖成穗与最终产量。针对这一问题,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以肥补晚、以密补晚、以管补晚”“三补”技术体系,是破解晚播小麦高产瓶颈的办法。以下从“三补”技术的
近期多地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局地出现积水,给小麦适期适墒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如前茬作物收获推迟、机械难以下田、土壤结构易遭破坏等。但充足的底墒也为小麦后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科学应对,可有效夯实丰收基础。结合当前生产形势,雨水偏多情
“我们从10月2日开始播种,九台农机同步作业,每天可完成约1000亩。”胡金店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谢四涛介绍,该镇锚定“全域一品”,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全面推广高产高油新品种“中油杂501”。该品种具备“双高四抗”特性,即高产、高出油率,抗病、抗
金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迎来了收获季。在古鲁板蒿镇,种植大户景晓磊算起了账:“以前种老品种,一亩地收不了多少,还容易倒伏。现在种敖谷8000品种,亩均产量提高了两成多,纯收益能到1200元左右,不少乡亲都扩大了谷子种植面积。”